院内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新闻

落实五项措施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 2011-10-26 17:40:37 院内新闻

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落实五条措施强化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一是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队伍。由区卫生局确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人员名单,不得随意变更人员,如有调整,必须报区卫生局审批,确保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的连续性;提高妇儿保人员绩效工资系数,确保妇儿保人员工资待遇不低于本单位临床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加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确保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质量。

二是落实好高危孕产妇筛查、会诊制度。发挥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技术优势,实行划片定点,承担所属片区高危孕产妇筛查,具有妇产科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定期到片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孕产妇高危筛查,并对高危孕妇会诊,拟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同时,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把高危孕产妇筛查工作情况反馈到承担指导任务的二级以上的医院,并上报区卫生局,最后,将所有高危孕产妇交由区妇幼保健院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产后访视,确保访视质量。设有产科的医疗单位在孕妇分娩后,按要求及时录入产时信息(住院期间1-2次);各医疗保健单位要及时接收下载产后访视信息,落实产后入户访视工作,并及时录入产后访视信息(出院后不低于2次)。区妇幼保健院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每月对产后访视工作进行抽查,对产后访视不重视,访视次数不够,质量不高的进行通报批评。加强乡村医生、妇保医生产后访视工作的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高危孕产妇产后的安全。

四是完善产科急救网络,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健全产科急救体系,增设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我区产科急救中心;组织强化急诊急救演练和产科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急救能力;把所有医疗机构产科急救专家、设备、物资纳入统一管理和调配,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确保母婴安全。

五是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落实孕妇首诊责任制, 把外出打工返乡和外地户籍的流动孕妇孕情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对流动人口高危孕产妇及时纳入管理;落实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确保100%住院分娩率;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第一时间掌握流动孕产妇基本信息,及时建立保健卡进行定期随访。